以台灣經验助大陸社區营造 台胞周芷茹樂當两岸文化“摆渡人”
新華社福州9月19日電(记者宓盈婷、付敏)“乡愁是深烙于心的一种感情,它承载着每@小%knMPl%我對故%l22k6%乡@的影象和忖量,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。”来自台灣的周芷茹说。1972年,周芷茹诞生于高雄。17岁時,她随父亲回浙江老家省亲,那是她第一次来大陸。“那時回浙江要从厦門起色,咱们在厦門逗留了两天,本地的红砖修建、闽南小吃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都會不大,也算不上富贵,却让我感觉很亲热、惬意。”她说。
少年時代的周芷茹未曾想到,本身此後的人生會與厦門再次發生交集電動挖耳勺,。2005年,周芷茹故地重遊,此次她因此台南市文化协會秘书长的身份拜访厦門。“闽南地域和台灣说话相治療痠痛貼布,通,有不异文化根底,两地文化交换要靠两岸配合尽力来鞭策,我很是甘愿答应成為此中一条纽带。”她说。
尔後十年間,周芷茹频仍穿梭于闽台两地,岑岭時一年来回30次。每次来厦門,她城市带来一些新的文化交换項目和設法。2修護面膜推薦,015年,海峡两岸社區营建事情坊在厦門建立,事情坊以打造汗青文化街區和社區营建為主,礼聘台灣專業辦理團队入驻,借助台灣社區营建的理念和履历,晋升社區治理程度。作為事情坊主任,周芷茹甫一上任便介入了沙坡尾社區营建項目。
“那時的沙坡尾仍是一個原生态渔村,走在路上可听見渔民叫卖声,乡土气味稠密。”周芷茹说,几百年来沙坡尾承载着一代代厦門人的生息,見證了厦台中機車借款免留車,門口岸变迁进程,虽洗尽铅華,但沉淀下来的渔港文化不该被健忘。
周芷茹走遍沙坡尾的每一個角落,發掘在地元素,在尽量保存原始風采根本上,活化古渔村的影象。革新衡宇,修复戏台,举行各類情势文化勾當……在周芷茹及團队尽力下,沙坡尾以全新面孔显現在人们面前,逐步成為厦門一处新遊览地标。
2016年起,周芷茹投入中華街道社區营建工程中。她先後花了近1年時候清點街區內所有不成挪動文物和修建,并依照時候、汗青脉络举行梳理,把點上的文物串连成線,终极設計出三条旅遊路線。
“今朝已培训了40名厦門當地業余讲授员,每周六為市民和旅客供给免费的讲授辦事,他们来自各行各業,分歧的春秋阶段。”周芷茹说,“文化传承是处所再生的首要气力,這不但是當局和社會组织的事变,每位下层公众都应有這個意识,并介入此中,只有认同和庇护处所文化,才能构建文化自傲。”
現在,周芷茹一年中有一半時候都在大陸。除厦門之外,她還介入了泉州的社區营建項目。“但愿能唤起大師的‘乡愁’,让传统文化保存下来,這是社區营建的一個标的目的。”她说,“两岸具有不异汗青文脉,两岸同胞理當配合来守护。”
頁:
[1]